緬甸-結夏日的由來
楊光國
緬甸-佛教是國教,地理位置於東南亞。北部、東北部和中國相連。
東部,東南部與寮國(柬埔塞)和泰國相接。南面是安達曼海和孟加拉灣。西部與孟加拉和印度相接連。全國土地面積有676,600平方公里,(261,231平方英里),是中南半島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,整個土面呈一顆鑽石形狀;由東至西全長936公里,由南到北全長5,021公里。
人口45,000,000萬到49,000,000,每年於2%率成長。
緬甸國人有85%以上信仰佛教,基督教有6.2%,穆斯林教有4.8%。按照緬甸佛教徒的傳統,男性一生之中必須到寺廟落髮為僧一次,出家時間長短不一,至少需要一個月,據說這樣往生後,下一世才能輪迴投胎為人類。落髲的儀式非常莊嚴隆重,除了宴請高僧主持落髲儀式外,有些甚至騎乘大象或駿馬,敲鑼打鼓熱鬧非凡的遊繞市區,小乘佛教在此發揚盡緻。緬甸佛塔之多,據說排成一路蹤隊可達1,300多公里,緬甸人民向來喜愛用金箔來裝飾佛像及寶塔;而有稱之為『黃金王國』。緬甸民族亦因長期受到佛教文化的薰陶,民族性格甚為溫訓謙善,宛若翱遊在天空中的蝴蝶;而又稱之為蝴蝶民族,也冠上『蝴蝶王朝』的美名。
緬甸國家一年四季大大小小的佛教盛會很多,規範較大的有四個盛會分別是:新年的潑水節;點燈節;結夏日(節)及解夏日(節)。
解夏日(節)與結夏日(節)的來由是:據云:當釋迦牟尼佛在修成正果後的第七年,在印度的舍衛城南門附近的一棵芒果樹下,表演從眼睛、耳朵或鼻孔內同時噴出水和火的雙神通,當時觀看的信眾甚多,表演完畢後佛陀突然騰空而去,此時信眾突然看不見佛陀就問其弟子阿那律,阿那律說:佛陀已前往〝忉利天〞,將在那裡結夏安居,須經過一夏九旬才會再返回人間。眾信徒聽後決定要在佛陀再度降臨。然而經由佛陀弟子目蓮之指示,佛陀降臨的地點已不在舍衛城而改在僧迦舍城,於是信眾們就移往僧迦舍城,懷著無比虔誠、興奮的心情,點燃火把去迎接佛陀之降臨。這也就是〝解夏日〞〝點燈節〞的由來因此〝解夏日〞〝點燈節〞及〝結夏日〞這三個大節日連貫在一起。
此一節日相傳日久,至十八、十九世紀的時代,緬甸王朝一直相傳到
今,篤信佛教的緬甸民眾都熱烈慶祝。旅居在緬甸的華僑亦入鄉隨俗
與當地民眾膜拜慶祝。緬甸歸國定居的僑民,雖然回到自由祖國臺灣體會到自由繁榮的可貴,但仍懷念記憶深刻曾經生活過的緬甸點點滴
滴,每年都會按期舉辦屬於自已的異國風情的節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