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校自民國 44年創校以來,即秉持基督博愛精神,以有教無類、盡心盡力誨人不倦的精神辦學,又以專業宏通、融貫中西為教學目標,以實施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、事、情兼顧的「 全人教育 」為最終理想,在尋求真理的自由學術園地內,除傳授專業及通識教育外,並透過實施 勞作教育、學生自治 、 民主教育、生命教育與人格教育 等各項優良制度與活潑的社團課外學習,此種教育與學習的方式及態度,已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深獲全校師生的理解與認同,對培養具備卓越學識、身心健全、品德優良的東海人,奠下紮實敦厚的基礎。
近年來由於社會的變遷、知識的創新、產業結構的改變、價值觀念多元化的衝擊,以及高等教育市場開放,大學同質性過高所導致競爭激烈,再加上教育經費逐漸 緊縮等困境,在在使得本校必須積極修訂未來發展的定位與主軸,重新賦予「
前瞻
」的總體規劃與內涵,實踐「
開創、超越
」理念,期能全方位提升辦學績效,開拓大學教育新境界,以適應
多元社會
發展需求,迎接以知識經濟發展為競爭主軸的新紀元。可預期的,這個開拓的過程充滿挑戰,也伴隨著希望;只有迎向前去,才是明亮的曙光。
我們深切體認大學的原點在於教育,而教育則以學生為本體。一般稱教學、研究、服務為大學三大任務,惟其中對任何一所大學而言,教學應是最重要的任務,這 正是大學與一般研究機構不同之處。而大學教育的最重要目標,在培養一個能充分因應未來挑戰的終身學習者;不僅能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,同時具備溝通協調、獨 立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且自信負責而富人文素養、品操端正的「
理想畢業生
」。亦即,以「教學」一詞而言,大學教育不應僅偏重「教」的一面 ---傳道、授業、解惑而已,更應充分提供學生發展學習態度與技能的機會,幫助學生養成「
學會學習
(Learning to Learn)」的能力,成為有效能的
終身學習
者。
過去三年,本校以「 91至93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」為藍本,朝著「實施優質教育」、「提升研究能量及學術水準」、「加強與社會互動」、「充實軟硬體建設」及「進行行政革新與 提升行政效能」等五大發展目標,努力辦學,不論在制度革興、教學創新、研究水準提升、財務改善、軟硬體建設、校園環境改善、教育推廣服務以及國際學術交流 合作等方面均獲得具體成果。
特別是,開源節流的措施有效改善了本校財務結構,在董事會和學校行政單位充分溝通達成共識,以前瞻的態度及開創的精神,秉持校園「
永續經營
」的典範,積極著手推動總經費達八億六仟萬元之本校
第二教學區的新建工程
,包括興建管理學院大樓、藝術中心 (含音樂系館、美術系館、展示廳及演奏廳)、體育場、教職員及學生宿舍等,配合既有的推廣教育、企業講座、職訓中心及創新育成中心等設施,預期第二教學區將可發展成為本校舉足輕重的
對外窗口
。將來,在多元同進的前提下,包括管院,美藝,農牧景觀,加上進修推廣,這個窗口當與第一教學區相連,在理、工、社會方面同步對外開發,協助台灣的人文、經濟及社會發展。
未來本校將以加強校內資源整合,推動與國內外學術研究交流、產業機構合作及積極辦理推廣教育,同時改善齊頭式平等主義,合理分配資源等策略,在既有的基礎上,採取「
開創與創新
」、「
配合及連續
」、「
貫徹與執行」的行動特性
,落實本校各項辦學的方針,持續提高競爭力。